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探访唐山大地震遗址 环境之美超过你想象(图)
市场动态

探访唐山大地震遗址 环境之美超过你想象(图)

来源: 雅虎旅游 作者: 日期: 2008/6/2 10:34:09

    唐山虽说是中国近代史上比较有名的北方工业城市,但是海内外人们知道唐山却是因为那场大地震。到了唐山,满以为很容易就可以看到地震的遗迹或者遗址,谁知,真问起来,唐山人大多不清楚。查地图只找到几处遗址,最容易找到的是现在唐山市内的河北理工学院内的图书馆大楼遗址。这是唐山地震遗址中保存得最完好也最明显看到地震后果的一处遗址。到那里是唐山一位亲戚开车送我们去的。

    现在的河北理工学院,过去是河北矿冶学院,进到里面在一处空场地看到用铁栏杆围着的原图书馆大楼遗址,据碑文(1985年7月立)记载,原河北矿冶学院图书馆建于1976年7月,建筑面积4049平方米,刚建成还没有交付使用就被地震毁坏了。

    该馆地处发震构造带西北四公里,正在7.28大地震的11度烈度区内,阅览室西部倒塌,东部震裂。书库长25米,宽12米,高9.30米,共有四层,全部是钢筋水泥结构,由于地震居然向东北方向移动约一米,底层全部破碎,二至四层仍为一整体。该楼遗址报经国务院同意,列入唐山大地震重点保护遗址之一。

    我们绕着大楼走了一圈,看到大楼倒塌的景象,想象着当年唐山遭受大劫难的惨景。仅仅是一瞬间,诺大的工业重镇被夷为平地,20多万生灵丧失生命!面对强烈的自然灾害,人类显得这样无能为力。但是,今日唐山人并没有屈服命运,为了尽量避免或者减少地震的再次祸害,他们在建筑上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比如“内浇外挂”、“内浇外砌”、“砖混构造柱”等结构的住宅楼便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震后十年,全市建起了这样结构的3-8层楼房达5972座。建筑面积(加上部分平房)总计1218.06万平方米,震后十年的建筑面积相当震前近百年唐山住宅建筑面积的2.26倍。在唐山地震纪念馆里读到这些数据让人无限欣慰。

    唐山大地震纪念碑

    “三棵树”,是唐山大地震留下的另一处重要遗迹。那里离老霍现在住的地方很有点距离,老唐山一中就在那附近。所谓“三棵树”是指原本排成一行的三棵树,因地震而错动。中间的一棵与另两棵错开了一段距离,这是地震时地壳呈波浪形运动的结果。非常遗憾的是,这么重要的地震遗迹,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

    “三棵树”位于一条狭窄的马路边,虽竖了一块铁皮告示牌,说明该处系经国务院批准的重要地震遗迹,可那牌子上的油漆已经斑驳脱落,遗迹处在杂草丛中,垃圾满地。树后的建筑都是以后新建,与遗迹没有关系。保护的措施不过体现在给树装上一个铁围栏,树被截成了树桩,搞得不伦不类。如果没有那块告示牌,真不知道路边的这几个树桩子有什么意义。

    我对唐山的地震遗址如此状况,感到很失望。后来到了不远处的“唐山机车车辆厂”(老厂,唐山人称它南厂),据说这里有地图上标志的一处重要遗址:倒塌的车间。门卫拦住我们,说没有国家地震局的介绍信不能进去。我们当然没有,给他们说他们一边闲聊一边说不行不行。地震遗址为什么不能看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幸而其中有位年纪大的说,你们这样吧,顺着围墙走或许能看见里面。

    我们一行只好顺着工厂的红砖墙走,试图找到有缺口的地方。墙外是铁路,我们贴着墙走了一会,发现了被扒开的墙洞,我们轮流从洞望里面,除了密密的树木草丛什么也看不到。又往前面走,找到一处盖在里面院墙边的房子,外面的墙正好有几个缺口可以踩脚。

    我为了拍到遗址(这里站得离开院墙稍远点可以看到倒塌的铁架之类),踩着老霍的肩膀,爬到那个房子的屋顶上,亲家母吓得直叫嚷,生怕我摔了下来。我在高处望得见远处倒塌的车间厂房了,但由于树木太多,仍然看不清楚。我觉得里面好像非常荒芜,看老远还是荒草杂树。

    老霍知道的地震遗址、遗迹我都去过了,还有几处他也说不出在具体什么地方。探访唐山地震遗址,只能就此结束了。唐山地震遗址之少之缺乏保护,叫我大吃一惊。不知是唐山人的观念陈旧呢还是因为饱受地震的祸害而不愿提及地震遗址呢,总之唐山大地震就这么静悄悄地远离而去了。

    其实地震遗址记录下的悲惨一页,不单是见证着唐山人的灾难,也是见证着全人类的灾难,保存下来,不仅可供中外科学研究者探寻地震的奥秘,也可以帮助人类认识自然灾害之一的地震。所以,唐山的地震遗址和遗迹,原本应当成为唐山最宝贵的科学遗产,成为唐山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犹如庞贝古城,每年吸引了世界各国多少人去观光?唐山地震的遗址为什么不能学学人家的先进做法呢?

    地震是地壳运动,属于大自然自身的生存规律,它本身并没有什么罪恶可言。人类面对地震,只能去研究它预防它,没必要只是憎恨它恐惧它。然而,如此宝贵的用几十万生命换来的地震遗址,在唐山遭到如此冷落,实在是一件非常令人遗憾的事。

    我和老霍聊天时说,唐山为什么不在遗址的基础上建起地震遗址公园或者地震博物馆?一则是进行科学知识的普及,二呢也能吸引国内外游客来唐山亲眼见识地震。唐山目前的旅游资源开发得很不够,象这么有吸引力的地震遗址资源就没有发挥作用。我所见到的唐山地震遗址、遗迹,白白闲置,无人问津,怎么不叫人痛心!

    今年——2006年是唐山大地震30周年。届时唐山可能会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回忆往事,悼念遇难亲人,进行地震知识的宣传等等。不知这几年唐山对地震遗址遗迹的保护与利用有没有什么新的进展?希望我的这篇回忆只是旧景的注释,并不代表今日唐山。

编辑:菩提树

图片资讯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建站 | RSS | 产品库 | 搜索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