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砂石荒地如何变身万亩林海?
市场动态

砂石荒地如何变身万亩林海?

来源: 河北日报 作者:曹智 日期: 2016/6/21 9:15:48
一些杨树已经长到了2米多高,樟子松的高度也接近1米。虽然土壤里石块较多,但是园区里的各种苗木依然健壮,远处几台挖掘机和推土机正在平整土地,园区里浇水设施和供电设施颇为齐备

玉屏山到处是砂石,为了存住水就建防渗渠,埋设引流管,挖鱼鳞坑。为了造林方便,还在林间修建了道路。

“林业园区建设前期主要还是靠地下水,等生态好了,涵养住水源,浇水问题就容易解决了。”刘海军说。

政策鼓励、股份制经营,解决土地、资金难题

大规模的荒山绿化,土地问题如何解决?资金从何而来?

刘海军告诉记者,该县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化造林的方式,推出了荒山荒坡归集体、谁种树谁受益的无偿供地等举措,并提供项目手续跑办、水电路设施配套规划等周到服务,解决了荒山种树的土地流转问题。

在政策鼓励下,刘海军流转了落凤洼村、化家岭村等周边村子2万亩荒山以及少量几近撂荒的农田用来造林绿化。

说到资金来源,颇有一番周折。当初,有关部门对玉屏山进行调研后,想引进北京、石家庄等地的大集团进行投资,可是外地客商在实地考察后都不愿意干,说是山上石头多,树种不活,即便种活了也起不走苗,有客商还反过来劝当地人不要蛮干。

最终,在揣骨疃镇玉屏山山坡上开办着一家小企业、每年收入几万元的刘海军决定进行试种。可依靠个人绿化2万亩荒山,力量毕竟有限,于是刘海军采取股份制经营的方式,引进社会资金8000万元,投入到玉屏山绿化上。

如今,阳原县出台政策提供奖补资金扶持造林,对集中连片、成规模且与农户利益联结紧密的荒山造林主体,经验收合格后,县政府给予奖励,规模大于5000亩的地块,每亩补助300元。刘海军符合这一奖补政策,这让苦于资金不足的他备受鼓舞。

发展林下经济、调整种植结构,解决园区发展难题

只有获得了收益,造林主体的荒山绿化才能持续下去,否则,造林项目就会成为烂摊子。对于长远发展,刘海军早有设想,他谋划着在玉屏山建立生态旅游区、林下生态养殖区、苗木培育区和林果产业区,把荒山变成现代化林业园区。

如今,在这1.2万亩已经绿化的园区内,主要种植着国槐、垂柳、大杏扁树、油松、樟子松、红宝石海棠等。园区种植的树木品种较多,刘海军计划打造一条旅游观光廊道,游客可以来这里观树、观叶、观果,还可以采摘。他还准备建立林下生态养殖区,已与内蒙古一家知名的牧业公司达成协议,养殖黑头猪等农畜产品。

近期,苗木市场行情出现了下滑,刘海军正在着手调整园区的种植结构。他注意到,目前种植杏扁效益好,一亩地可以收入3000-5000元。倘若种植大杏扁树,三年后就可挂果,盛果期达六至七年,效益十分明显。刘海军今年已经种植大杏扁树3000亩。

满山的苗木就是种植户的绿色银行,对于绿色银行的产出,刘海军也对利益相关方进行了平衡。他坚持企业60%、农户30%、村集体10%的“631”股权分配机制,让更多人分享园区带来的收益。

荒山荒坡集中连片开发,一些村民的土地被流转到园区里,村民可以获得土地租金,也可以以土地入股,还可以在园区工作。不仅如此,园区还吸引了周边9个村的劳动力,公司的固定职工已达50多人,季节性用工可达200多人,去年一年农民因此获益297.8万元。

推荐阅读:

北京孙河乡35家砂石场“变身”大型湿地公园

北京:千亩砂石坑变大地花海

贵州砂石厂毁掉郁郁葱葱的山林 青岩村民焦急万分

(来源:河北日报)

编辑:橡皮树

图片资讯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建站 | RSS | 产品库 | 搜索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