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树木不仅仅可以绿化荒山改善环境,还可以变身“摇钱树”。济南市实施产业兴林富民战略,把发展经济林作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樱桃、板栗、核桃、杏、桃、枣、苹果、葡萄等特色经济林。通过标准化生产基地、特色林果示范园建设等不断提高经济林生产水平。
济南市政府制定扶持政策,对退耕还林、经济林基地建设、特色林果示范园建设等给予重点扶持。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期间,全市完成退耕还林23941公顷,经济林总面积达到64219公顷,建成国家级核桃基地1处,省级经济林标准化示范园8处。2013年9月,承办了国家林业局全国经济林现场会,全面展现了济南现代林业的“成果”。
建设“绿色通道”高速路、河道两侧 种下了生态防护林
开车走在济青、济莱等高速路,两侧的树木绿意浓浓,为沿途的开车者提神。这是济南市的“绿色通道”建设工程,在济青、济菏、济莱、绕城、济乐等高速公路进行绿色通道建设和绿化提升,国道220线、省道103线和327线及部分县乡道路也实施了绿化工程。
记者了解到,在绿色通道建设中,采取常绿与落叶树种混交,乔木与花灌木搭配,形成了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通道景观,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景观效果。国家森林城市建设5年来,全市新建和绿化提升道路绿色通道2854.8千米,道路林木绿化率达到86.1%,形成一道城市绿色生态景观风景线。
除了打造道路绿色通道,济南市还在河道两侧种下绿色防护林,重点对黄河、小清河、德惠新河等大型河流两侧建设绿化带,新建水系防护林带和水土保持林,保障河道生态安全。对玉符河、巨野河、商中河等中型河道两侧绿化带进行补植,提升环境承载能力。
保护“地球之肾”新建3处国家级湿地公园 完善湿地保护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对于调蓄水源、净化空气、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济南市拥有不少湿地,湿地建设保护自然也不容忽视。
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期间,济南市充分利用济西湿地、黄河玫瑰湖和白云湖等湿地资源,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恢复和保护现有湿地资源,维护湿地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
5年期间,全市新建济南济西国家湿地公园、山东黄河玫瑰湖国家湿地公园和济南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等3处国家级湿地公园,济南澄波湖省级湿地公园、土马河省级湿地公园、燕子湾省级湿地公园、商河大沙河省级湿地公园、遥墙清荷省级湿地公园、绣源河省级湿地公园、龙山湖省级湿地公园、锦水河省级湿地公园等10处省级湿地公园,以及4处市级湿地公园。目前,全市湿地总面积达22011.8公顷,湿地保护率为87.3%,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
推荐阅读:
(来源:济南时报)